婷婷五月日韩av永久免费,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老色鬼欧美精品

職稱論文咨詢網(wǎng),專業(yè)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fā)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wǎng)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分析顧隨的授課及教育理念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2-07-10 03:46:10

【摘要】受早年求學經(jīng)歷的影響,顧隨的基礎教育理念主要表現(xiàn)為對傳統(tǒng)的反思和對西方的借鑒。在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顧隨主張因人制宜,鼓勵自開生面,倡導中西兼蓄,同時顯示出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懷;而其極富啟發(fā)性和感染力的課堂講授藝術,對于現(xiàn)今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尤其具有研究和學習價值。

【關鍵詞】顧隨;教育理念;講授藝術

顧隨是位名副其實的“通家”,又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家”。沉櫻、顏一煙、吳曉鈴、周汝昌、葉嘉瑩、郭預衡、史樹青、吳小如等著名作家、學者都是他不同時期的弟子;他的許多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授課技法,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深入探尋、學習和借鑒。

一、顧隨的求學經(jīng)歷和基礎教育理念

(一)求學經(jīng)歷

顧隨的父親顧金墀是前清秀才。六歲到十歲,顧隨是在家塾接受的父親的教育,學習的是四書、五經(jīng)、唐宋八大家古文、唐宋詩選,以及晚周諸子書中的小故事;金墀喜歡小說,所以也不禁止顧隨看小說。在1955年填寫的一份《高等學校教職員履歷書》中,顧隨說:“我很感謝我父親:他在我的幼小的心靈上撒下了文學愛好、研究以及創(chuàng)作的種子,使我越年長,越認定文學是我的終身事業(yè)。他又善于講解,語言明確而有風趣;在講文學作品的時候,他能夠傳達出作者的感情;他有著極洪亮而悅耳的嗓音,所以長于朗誦:這一些于我后來作教師、講課都有很大的影響?!盵1]

然而,和大多數(shù)舊家長一樣,金墀的教育方式簡單而嚴苛。他要求顧隨“每日早晨、上午、下午,除了吃飯以外,不能出書房門一步;除了大小解,甚至一刻也不許離開書桌”[1]。每逢顧隨回講錯誤或者背誦不出,便要接受懲罰,“打手心、罰跪是常事”[1],他的一只耳朵聽力不好,就是小時候被父親“打耳光”“揪耳朵”導致的。顧隨早年在《民治日報》發(fā)表作品曾以“聾瞽”自署,“聾”是耳朵失聰,“瞽”是眼睛失明。兒時所受教育不但對顧隨的身體造成傷害;同時在心靈上,“牢牢地扎下憂郁的根”[1]。

1907年,顧隨離開家塾進入清河城里的高等小學堂,然而“上班聽講,下班念書,不逢星期日,連學堂大門口也不許走出,而學堂里面連一個體育場也沒有:所以在實際上和私塾也差不了多少?!盵1] 1910年冬,顧隨高小畢業(yè)考進廣平府(永年)中學堂,在這四年中,他的“身體和精神都走上了下坡路”[1],1911年暑假“得了傷寒,幾乎死去,病起之后,體力較之病前更糟了”[1]。

反思父親的教育方法和中小學校的種種弊端,顧隨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愉悅的體驗和過程,小孩的學習應該在游戲中進行,所以他對待自己的女兒,完全不給壓力,而他的六個女兒,五個大學本科畢業(yè),二女之英早逝,其下之惠、之燕、之平、之京在教育、醫(yī)療、文學各自領域均有可觀的成就。

或許由于自小飽受病軀之累,顧隨格外注重體育鍛煉,并且擅長打乒乓球。1921年9月10日,他在致好友盧季韶的信中說:“精神愈用愈靈。身體不鍛煉,也要趨于萎蕤。我們讀書的人,泰半都犯了用精神不顧身體的毛病。我便是其中的一個。我勸老弟以后要于用功以后,做些游戲運動的事情。”[2]卷八388-389

1915年,顧隨報考并被北京大學中文門錄取,校方鑒于他的中文功底深厚,建議改學英國文學,以汲取西方文化的營養(yǎng),于是顧隨當年先入天津北洋大學英文預科學習,1917年轉(zhuǎn)回北京大學續(xù)讀英文本科。五四前后的北大,充盈著學術自由、思想獨立、追求真理的新風,在大學,他廣泛閱讀中西方哲學、文學著作,深受魯迅等文化先驅(qū)的影響,奠定了“博學”和“進步”的根基。

(二)基礎教育理念

1920年夏,顧隨大學畢業(yè)進入山東青州中學擔當教員,由此開啟了他傾注一生心血的教育事業(yè)。1923年夏,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征求建設建議,時在該校任教的顧隨,決定“本著幻想與良知”,系統(tǒng)草擬一篇“教育宗旨意見書”,然而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只是1923年8月4日,顧隨寫給摯友盧伯屏的信中列及的一份“簡綱[2]卷八64:

A.注重美育。文學、圖畫、手工、音樂。(俱宜提高程度)科學。(不采用坊間書賈所售之課本,宜請專門教員,注重常識及科學方法。)

B.注重個性教育。

C.采用道爾頓制度①。(不是剿襲,只是采用。)

D.注重英文。(廢棄各書局之課本,而代之以淺近而富有文學趣味之英文原版書?!藢V溉⑺哪甓?。)

E.決不取夾袋式之考試。注意——總之,女中之設立,原為女生求高深知識及升學起見,決不取敷衍主義。故宜取提高而棄普及。因為要常識教育及普及教育,自有第一女子師范在也。

這或可視為顧隨早期教育理念集中和系統(tǒng)的體現(xiàn)。首先,以上各項并非泛泛而談,而是針對女中自身的辦學特點。從教育內(nèi)容來看,顧隨提出注重“美育”“英文“科學常識”以及“科學方法”的傳授;從教育方法來看,他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主張“采用”美國道爾頓中學的教學組織形式,適應學生個體特征,培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從學業(yè)考核來看,他堅決反對死記硬背、照本宣科,把學生當成復制知識的機器。顧隨出身于舊式家庭,脫胎于新式教育,他的這些理念和方法,明顯受到新的文化和教育思潮的影響,明顯帶有對傳統(tǒng)教育積習的批判,同時也有個人學習經(jīng)歷、經(jīng)驗的總結。

作為教師,顧隨始終深受學生的歡迎和愛戴。在課堂上,他“不僅給學生講解詩詞歌賦,尤其擁護新文學,一有機會就給學生講解‘五四’運動后涌現(xiàn)的新作家及其作品”。著名作家沉櫻(陳鏌)曾就讀于濟南女中,顧隨正是“影響她一生的國文老師”。她說:“由于顧老師的影響,使我對魯迅、周作人等語絲派作家群特別崇拜。我了解西洋小說,接觸俄國進步作品,就在那個時候?!?閻德純《沉櫻,及其創(chuàng)作和翻譯》)

1926年夏,顧隨離開青島膠澳中學,受聘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在那里,他繼續(xù)用進步思想引導學生,不少學生因之走上革命道路。當時,于國文課,“部令禁授白話文,省令添讀經(jīng)”。(1927年9月10日顧隨致盧伯屏書)[2]卷八245,而顧隨卻教了學生三年魯迅作品以及魯迅所倡導的北歐東歐及日本的文學作品。后來參加過“一二·九” “一二·一六”運動的王振華說:“在我們這些還未人世的十幾歲的少女面前,顧隨先生用魯迅思想給我們指明了前路:??婦女如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先求得在經(jīng)濟上的獨立!”(王振華《紀念我的啟蒙師顧隨先生——宣傳魯迅的先行者》)

顧隨善于朗誦,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課文中去”(王振華《紀念我的啟蒙師顧隨先生——宣傳魯迅的先行者》);而他的教學又非常民主,“課堂氣氛是靜穆的,又時時發(fā)出學生們積極提問聲、議論聲和笑聲”(曾中嫂《我的老師顧隨先生》)。對于學生作文,他總是細致認真地批改,而且不只限于課堂上出題,學生們在課外隨便寫,寫了隨時交,交了隨時改。

在津三年,顧隨與女師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在他即將轉(zhuǎn)赴燕京大學教席時,學生們竟然“整整吵嚷了一堂課。有人說:‘教大學了,不管我們了??’一些人齊聲說:‘就是不讓老師走??’”(曾中嬡《我的老師顧隨先生》)然而,面臨自己人生的一次重大機遇和轉(zhuǎn)折,顧隨終于還是離開了天津。

二、顧隨的高校從教經(jīng)歷及教育理念

(一)高校從教經(jīng)歷

1929年夏,顧隨在沈尹默等人的推薦和幫助下,由一個中等學校教員一躍成為燕京大學專任講師。在此后三十多年的大學教學生涯中,顧隨的創(chuàng)作、研究和講授才華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示,他以學問傳授學生,以人格影響學生,不僅贏得“才子”和“名師”的美譽,更培養(yǎng)出眾多立身有道、學有專長的弟子。

顧隨1929年6月接到燕京大學聘書,9月到職,執(zhí)教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學校被日軍封閉,教授詞選、曲選、楚辭、漢魏六朝賦、近代散文等課。

期間,1930至1932年間,兼北平大學課,授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選、曲選。

1934至1937年間,兼北京大學課,授詞選、曲選。

1932年起,顧隨還在中法大學兼課,至1941年該校南遷,授楚辭、歷代詩、詞選、曲選、小說選;1946年,中法大學在北平復課,繼續(xù)于該校任教,至1949年。

1942年至1946年,在中國大學兼課,授唐宋詩、詞選、曲選。

早在1939年,顧隨即已執(zhí)教輔仁大學,講授詩經(jīng)、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選、曲選、歷代散文選等課。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一度擔任輔大國文系主任。6月,輔仁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顧隨當選校務委員會委員。

1947年起,顧隨同時在北京師范大學兼課,講授詞選、曲選。1952年,遂因高校院系調(diào)整隨輔仁大學并人北京師范大學。

1949年秋,顧隨以心臟痼疾病倒,1952年春才漸痊可。在復出做何工作的問題上,他沒有聽從好友馮至的建議去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文學研究,最終還是選擇了教學。1953年6月,接受昔日弟子王振華、楊敏如的邀請,并經(jīng)高教部批準,轉(zhuǎn)赴天津師范學院(1958年更名為天津師范大學、1960年更名為河北大學)任教,成為該校當年唯一一名文科二級教授。

(二)高等教育理念

以下我們主要通過顧隨自述及其弟子的回憶紀念文章,領略其在高等學校教書育人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風范。

1.教學觀

其一,主張因人制宜,倡導追本溯源的學習方法。對于此點,顧隨自身便做出很好的示范。沈尹默是顧隨非常尊敬的恩師,顧隨曾對燕大弟子周汝昌說:“近十年中作詩與作字確實為默老燒香?!?1943年8月27日致周汝昌書)[2]卷九82燕大弟子滕茂椿曾跟顧隨學習詩詞和書法,1943年4月11日書中,顧隨向其言道:“拙詞不足學,一如拙書。學之而善,已自不成家數(shù);學之而不善,病不滋多乎?苦水之詞與字,亦不盡學尹默師。[2]卷九49顧隨的意思是,學得好,已然淹沒了個性;如若學得不好,則可能落得個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到底應該學什么、如何學,顧隨說:“不佞從老師學書,學其所能學,其限于天資而不能學者,即亦不強學,且別尋補救之法;學其所必當學,其不必學者,亦決棄之而不學(饒他非心非佛,我只即心即佛)。又,老師之書亦自有其所學,不佞則又刻意于老師之所學。”(1953年10月31 日致周汝昌書)[2]卷九157真正懂得學習的人應該明白,老師的學問也有自己的淵源,要想真正讀懂悟透老師的學問進而尋求突破,還要注意循著老師的修學路徑直接汲取營養(yǎng)。

其二,反對亦步亦趨,希望弟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顧隨經(jīng)常引用禪宗古德的話:“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弊约杭扔小罢煞蜃杂袥_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的識見和氣魄,顧隨說過:“凡為學之事,不可隨人腳跟,??如讀吾說則遂謂其鐵案如山,苦水并不歡喜,只有叫屈。誠如是,苦水將置學人于何地,學人又將何以自處乎?”[2]卷三45燕大弟子楊敏如承襲顧隨的觀點所作畢業(yè)論文,不但沒有被“贊美”,反而得到個“低分”(楊敏如《懷念先師顧隨先生》)。1946年7月13日,顧隨在寫給輔大弟子葉嘉瑩的信中表達:“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別有開發(fā),能自建樹,成為南岳下之馬祖,而不愿足下成為孔門之曾參也?!盵2]卷九251“南岳”指的是唐代高僧懷讓,“馬祖”師承懷讓,開創(chuàng)洪州一宗;“曾參”,孔子早期弟子,被后世尊為“宗圣”。顧隨以馬祖、曾參為喻,諄囑弟子不要為老師所局限,而應敢于突破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天地。

其三,注重外語學習,以求吸收中西文化營養(yǎng)。顧隨曾道:“余受舊傳統(tǒng)影響甚深,而現(xiàn)在尚不致成為一舊的文士者,第一感謝教育部,人大學時先送到北洋大學學英文。”[2]卷七110畢業(yè)后,他教過英文,翻譯過英文著作,在那個中西文化交匯的時代,其“所受東西方古今文學的啟迪、熏陶是相當深厚的”(盧季韶《關于羨季的詞——我對于(味辛詞>(荒原詞>二集的體會》)。所以,顧隨不僅在課堂上古今中外旁征博引,開拓學生眼界,還特別強調(diào)外語學習的重要意義,認為“至少亦須通一兩種外國文,能直接看‘洋鬼子’書,方能開闊心胸”(1946年7月13日致葉嘉瑩書)[2]卷九250-251。葉嘉瑩是顧隨的得意門生,顧隨對之寄予厚望,之于如何才能做到青勝于藍,顧隨說:“除取徑于蟹形文字外,無他途也”(1946年7月13日致葉嘉瑩書)[2]卷九251。所謂“蟹形文字”,即相較豎行書寫之中文、橫行書寫的拼音文字。

2.教師觀

首先,強調(diào)敬業(yè)。作為教師,顧隨的敬業(yè)精神也為弟子們樹立了楷模。初人燕京大學,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都較從前有了很大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也為了不辜負恩師沈尹默的信任和舉薦,顧隨格外地“賣力氣”,付出了許多辛苦,甚至于“累得吐血[3]28。然而,作為一種精神,“敬業(yè)”對顧隨來說,非為一事,亦非一時,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追求,及至后來成了名教授,仍是如此。20世紀40年代初,顧隨尚曾對學生言道:“對講功課,余自謂:一,預備不充分;二,思想不成熟,現(xiàn)正在用功期間,心中萬馬奔騰,不是想人生人世,就是想自己,觀察、欣賞、分析??總覺得以前不成,一年講得比一年好些。有一分心盡一分心,有一分力盡一分力,然只盡于此,沒法子。今年便覺得去年所講的不成,蓋思想不成熟,永遠由此一點往前轉(zhuǎn),而不能固定于一點,故也不能安生。”[2]卷七278-279天津師范學院弟子王雙啟專文介紹顧隨的課堂教學藝術,寫道:“顧先生學識淵博,對所教的課程內(nèi)容早已爛熟于胸,然而每次上課他都要重新認真準備,寫出講義,發(fā)給學生。先生自己也講過這么一番意思:同是一首詞,今日所說與往日所說,不會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不同時期有不同感受的緣故?!?王雙啟《時雨春風——先師顧羨季先生的課堂教學藝術》)

精心批改學生習作是顧隨一以貫之的又一個習慣。通常,顧隨“每看一篇作文,開始有眉批,文后有總批,臨發(fā)卷時還有面批”,“既善于對癥下藥,又能不憚其煩地精雕細琢”,既指出優(yōu)缺點,還給學生指明進步的方向。(周敦淑《顧老師,我懷念您》)憶及老師為她批改作業(yè)的情形,葉嘉瑩說:“先生對遣辭用字的感受之敏銳,辨析之精微,可以說是對于學習任何文學體式之寫作的人,都有極大的助益?!薄凹词怪皇且欢值母祝瑓s往往可以給我極大的啟發(fā)。”(葉嘉瑩《顧隨:詩文叢論》序言)除了斟酌文句之外,顧隨更對弟子的詩心細加呵護。他看過葉嘉瑩人大學前的幾首習作后留下這樣的評語:“作詩是詩,填詞是詞,譜曲是曲,青年有清才如此,當善自護持。勉之,勉之?!盵4]21又對套曲《仙呂賞花時》總評日:“穩(wěn)妥,有似明人之作。欠當行者,以少生辣之味耳。”[4]37對《憶蘿月》詞評日:“太凄苦,青年人不宜如此。”[4]39如此等等,足見顧隨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弟子欣賞之至、呵護之至。

顧隨的敬業(yè)精神和教學方法,對弟子影響至深,尤其那些后來從事教師行業(yè)的弟子。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敏如說:“我一生教學,也需批改作業(yè),有時不免怠懶、草率,一想到先生,便深自譴責,重新振作。”(楊敏如《懷念先師顧隨先生》)輔大弟子、中學語文老師蘇令嫻對學生的作文,“除了詳批細改外,還摸索出了一套當面輔導學生作文的方法。??這是和顧老師啟發(fā)式教學的潛移默化分不開的”(蘇令嫻《感召,感受,感恩》)。

其次,注重身教。除了言傳,顧隨更以身教感召學子,這在反抗日寇侵略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他作《滿江紅》(夜雪飛花),直接謳歌中華健兒的英勇勝利;他作《臨江仙》(記向春宵融蠟),曲筆表達對日寇的痛恨。他借雜劇《饞秀才》表白心志、傾訴苦衷:“我若是拿得動刀,我若是掄得動搶,到得那兩軍陣上,我也去入伍吃糧。恨老天,怨彼蒼,不給我力量,只生來賦與清狂。倒垂金盞悲還壯,碎地胡琴慨以慷,空辜負一貌堂堂?!盵2]卷一344

《饞秀才》劇中主人公寧肯潦倒到喝白粥、住僧舍、教村學,也不為每月十兩白銀去伺候縣太爺。北平淪陷期間,顧隨由于家累,被迫困居北平,盡管生活日漸艱難,但他始終堅持在各私立大學任教,連孩子們也不許上日偽控制的學校。

在講堂上,顧隨“以比興寄托為手段,把自己的精神負荷和痛苦、對祖國的節(jié)操和忠貞,交付學生,使學生能以靈犀相通,心領神會”(楊敏如《永遠的懷念》)。他給學生講抗金英雄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講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對祖國的滿腔熱忱,對日寇的滿懷義憤常隨著他的講課深沉而含蓄地表達出來?!?蘇令嫻《感召,感受,感恩》)燕大弟子王輔世在其《憶愛國詩人顧隨的兩件小事》文中感言:“北平在日偽政權統(tǒng)治之下,愛國人士隨時有遭到逮捕殘害的危險”?!邦櫹壬垢以谡n堂里表述自己的愛國熱忱”,“真是令人欽敬”。

一次課上,顧隨向?qū)W生介紹自己新作的一首《凈業(yè)湖邊作》,他重復朗誦詩中的“有人夜半出函關”一句,“對同學們說:‘你們董魯庵董先生上山當和尚去了!’接著就把板書擦凈,講起課來”。中國大學弟子李稚甫覺得蹊蹺,“于是課后就找董環(huán)(董魯庵先生的弟弟)去問,他說:‘你千萬不要隨便亂講,我哥哥投八路了?!?李稚甫《羨季師講課二三事》)楊敏如多次提及1939年冬自己奔赴大后方前向老師辭行的一段往事:“先生對我說:‘你是該去的,只要有條件就該離開這里?!?楊敏如《永遠的懷念》)

北平解放前夕,作為“大學教授中黨的朋友”(陳繼揆《憶羨季師》),輔仁大學黨的地下組織委派學生黨員陳繼揆專門負責聯(lián)系顧隨,把《晉察冀日報》等進步書刊、文件送到他手中[3]299-300。在經(jīng)濟異常困難的時期,顧隨還曾得到黨組織的秘密資助。1949年2月20日,北平剛剛和平解放,羅榮桓、薄一波、林彪、董必武、聶榮臻、葉劍英等在北京飯店宴請進步人士,顧隨亦在被邀之列[2]卷二242。

三、顧隨的課堂講授藝術

顧隨講課是出了名的“叫座兒”,很多外系學生也去旁聽,“其備受歡迎的盛況,當時是絕無僅有的”(郭預衡《顧隨先生》)。更有弟子將其譽為“課堂教學的藝術大師”(王雙啟《時雨春風——先師顧羨季先生的課堂教學藝術》),用“藝術享受”來形容聽課的感受。周汝昌盛贊道:“先生的講授,能使聆者凝神動容,屏息忘世,隨先生之聲容笑貌而忽悲忽喜,忽思忽悟,難以言語狀其出神人化之奇趣與高致?!?周汝昌《顧隨先生誕辰百年感言》)楊敏如則形象地說:上顧先生的課,一是不看表,因為不想時間過得太快;二是忘了記筆記,因為專注,不想漏聽一句話。

顧隨的課堂講授藝術是今人難以想象、常人無可企及的,我們權且通過眾人的描述,將其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

1.先聲奪人。許多顧隨弟子描繪過他登堂說法的畫面:他夾著布包,緩緩地走進教室,如果是冷天,還要摘去帽子,脫去大衣長袍,并不急于開口,先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幾句新詞,或是一點感悟??由此說開去。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說場中作文,“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講課其實也是同樣道理。楊敏如說:“先生開講,不依程式,可以千種萬端的‘起興’,引人人勝?!?楊敏如《懷念先師顧隨先生》)

2.聲情并茂。顧隨非常善于朗誦,他告訴學生:“作品朗誦不同于說話和歌唱,而是介乎二者之間;關鍵是要對作品有全然的了解和深刻的體會,還要有感情和朗誦的技巧??成功的朗誦,效果應當是幫助理解作品精神實質(zhì)的一半?!?李如鸞《顧隨先生授課散記》)他說:“會念的人一出口,便把字句原意全都‘念’了出來,不用注解?!?周汝昌《在顧隨先生詩詞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如果你能細心聽進去,你就懂得了;如果由我來講解,反而不能全面反映原句的精髓?!?沙逸仙《顧隨先生別開生面的授課方法》)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燕大弟子吳華英說:“顧師也正是在情、言、聲、義這四方面都達到了要求,所以感人至深,受益難忘。聽他一堂課,不僅獲得不少知識,也是一堂藝術的享受。”(吳華英《在與顧師相處的日子里》)

3.天馬行空。凡書本上查得到的,作者小傳、歷史背景之類,顧隨都不在課堂耗費時間,但卻常常穿插些看似不相干的“閑話”,可以接連講上好幾小時甚至好幾周而不止,他自己戲稱之為“跑野馬”。葉嘉瑩在《顧隨文集》代跋中詳細談及顧隨講課的這一特點,她還特別提到:“如果只如淺見者之以為其無途徑可以依循,固然是一種錯誤,而如果只欣賞其當時講課之生動活潑之情趣,或者也還不免有買櫝還珠之憾。先生所講的有關詩歌之精微妙理是要既有能人的深心體會,又有能出的通觀妙解,才能真正有所證悟的?!?/p>

4.以戲論文。顧隨在課堂上“跑野馬”,不時會跑到京劇上去。他喜歡京劇,且有很高的鑒賞力。他把對京劇表演的感受運用到詩詞的解讀之中,他將辛棄疾比做楊小樓,說史達祖像梅蘭芳;通過王長林的《打漁殺家》講朗誦,通過余叔巖的《珠簾寨》講詩歌的漸進,通過黃潤甫的《長坂坡》講氣氛的渲染??幫助學生領會詩詞的妙處。在諸京劇名家中,他最喜歡“武生宗師”楊小樓,謂之“豪放雄健,武戲文唱,雖演武也有文采、文雅”(高景成《奉獻顧隨師百年誕辰七律一首(并后序)》),可稱得上“戲圣”;而在古今詞人中,他最推崇辛棄疾,由此我們也能窺知顧隨內(nèi)心深處那份“身在書生壯士間”的文人情懷。

5.以禪論文。顧隨通禪,喜讀《楞嚴經(jīng)》《傳燈錄》《五燈會元》等釋家經(jīng)典和禪宗語錄,又曾為佛學刊物《世間解》撰寫過談禪系列文章《揣龠錄》。他吸收禪宗奮斗不息、精進無止的精神,也借此豐富自己的文學體驗,加深藝術修養(yǎng)。在課堂上,他時復拈舉禪宗公案,以與詩心相印證。如,他論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時說:“讀之可令人將一切是非善惡皆放下。認為沈德潛所說的‘登高時每有今古茫茫之感’的話,不免令原詩價值減低。”(高準《詩心禪定互低昂——獻給苦水師百年誕辰紀念會》)中國大學弟子高準甚至“以為沒有禪宗方面高度修養(yǎng),就不會有顧先生那么高不可測的講課藝術?!闭f“我有生以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遇到過不少很好的教師。然而真還從未經(jīng)歷過像顧先生的課那樣使我神往,給我薰陶,啟我開悟的?!?高準《其應乃如響,微禪豈我?guī)煛?

6.寓教于學?!敖?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顧隨的道德品行向為弟子們所稱譽,他有儒者的修為、釋家的擔荷,也有著超凡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深深影響了一屆又一屆學生。葉嘉瑩說:“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靈的啟迪與品格的提升。”(葉嘉瑩《顧隨全集》序言)輔大弟子蘇令嫻說:“聽顧老師的課是崇高的美的藝術享受,是感受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蘇令嫻《感召,感受,感恩》)輔大另一弟子焦廉成說:“先生總是把人格品德教育融人到詩詞講解之中”,“聽先生講授,真是極高的文學享受和純潔靈魂的洗禮,終生受益”(焦廉成《緬懷恩師顧羨季先生》)。

7.啟發(fā)誘導。這是顧隨為師和教學最重要的特征。他既不羅列、灌輸那些知識性材料,也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融進作品的意境,探尋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學生提高見解的水平。他講作者寫詞的感受、自己讀詞的感受;或鏗鏘朗讀,或會心微笑;從詞境聯(lián)系到人境,從文心聯(lián)系到人心? .講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學生們則被“帶入宇宙、人生、古今文化的幻景中,時而如醉如癡,時而憬然有省,時而意氣飛揚,時而欣然有得?!?楊敏如《永遠的紀念——紀念先師顧隨先生》)葉嘉瑩評價顧隨,“是我平生所接觸過的講授詩歌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于啟發(fā)性的一位非常難得的好教師?!?葉嘉瑩《顧隨文集》代跋)

顧隨說過:“一種學問,總要和人之生命、生活發(fā)生關系。凡講學的若成為一種口號(或一集團),則即變?yōu)橐环N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義與生命?!盵2]卷七41他并沒有受過師范教育,沒有學過原理和技巧,但他始終致力于感悟古典詩詞(文學)的生命本質(zhì),始終以平等交流而非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啟發(fā)他們感悟和享受詩詞(文學)之美、生命之美。正是因為他不把學問當成“學問”,不把講學當成“講學”,甚至不把學生當成“學生”,才得以創(chuàng)造出如此令人嘆賞的教學效果和師生關系。除此之外,顧隨在教學上之所以有如此成就,還基于以下兩點,一是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二是他的博學多能。

關于創(chuàng)作,顧隨從1914年開始發(fā)表詩歌,創(chuàng)作過各種體裁的作品,一生不曾停筆。北大弟子吳曉鈴介紹:“顧先生認為沒有藝術實踐的人研究作家作品總是隔著一層;搞些創(chuàng)作,有些藝術實踐,至少可以曉得此中甘苦,至少可以體會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創(chuàng)作過程?!盵3]240他從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里汲取創(chuàng)作的源泉,借鑒寫作的技巧,自然樂于也敢于將自己所學、所得、所思、所感不斷地傳授給學生。

說到顧隨博學,更是有目共睹:他是才華橫溢的作家,填詞、賦詩、譜曲、作劇,兼擅諸體,無不出眾;他是出唐入晉的書家,工小楷,擅行草,同學輩謂為“三百年來無此手”(鄭騫《論書絕句一百首之九十四——顧隨》);他是超群軼倫的學者,“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地位,可以拿‘近代的劉勰’來作比”(周汝昌《懷念先師顧隨先生——在顧隨先生紀念會上的報告》);他是學富思深的哲人,博覽群書,兼修儒釋,以禪心濟世,以文心化人。正是因為有了如此貫通古今、融匯中外的學識和修為,才使得顧隨得以在講壇上旁征博引、縱橫捭闔、興會淋漓、皆具妙義。

[參考文獻]

[1]顧隨.干部檔案[Z].保定:河北大學檔案館.

[2]顧隨.顧隨全集:十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3]顧之京.大師顧隨——女兒眼中的父親[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

[4]趙林濤,顧之京.顧隨與葉嘉瑩[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5]趙林濤.顧隨與現(xiàn)代學人[M].北京:中華書局,2012.

[6]趙林濤,顧之京.顧隨學術年表[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32—37.

[7]張恩芑.顧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

[8]孫繩武.顧隨和他的世界E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9]趙林濤,顧之京.駝庵學記[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
彭州市| 岗巴县| 新田县| 武汉市| 嘉定区| 察隅县| 泰安市| 大方县| 德惠市| 石阡县| 楚雄市| 承德市| 韶山市| 武威市| 运城市| 军事| 张家川| 如东县| 秭归县| 广安市| 咸宁市| 射阳县| 诸暨市| 香港| 遵义市| 旬邑县| 房产| 周至县| 石泉县| 若尔盖县| 惠州市| 武穴市| 固阳县| 崇信县| 淄博市| 德安县| 玉树县| 锦屏县| 武穴市| 西乡县| 新化县|